| 索 引 号 | 11370812556746529H/2025-0388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 组配分类 | 部门、单位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
| 成文日期 | 2025-09-23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今年,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共承办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建议议案1件、区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提案5件,涉及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发展、非遗传承创新、乡村旅游提质等核心领域。通过“高站位部署、高质量办理、高标准落实”的工作机制,所有建议提案均实现100%见面率、100%答复率、100%满意率,累计吸收采纳建议6件,推动文物保护资金争取、文旅项目开发、非遗活化利用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办理情况
关于董代表提出的关于《关于文物活化、保护及利用的建议》(第48号)的建议,答复如下:我局多次与代表沟通对接,并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有效。今年,我区已争取到上级文物保护资金1380万元。二是做好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先考古,后出让”是文物保护的硬性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三是多方位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近年来,我区坚持多维度激活县域文博机构,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博物馆生态。兖州博物馆常年开放文物精品厅、文明曙光厅、天下第一剑厅等七个常设展厅,陈列1000余件精品文物,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充分把建议内容充分吸纳到实际工作中,确保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取得实效,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二、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1.关于冯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体验式、怀旧式文旅项目的建议》(第19号)的提案,答复如下:深入推进“创新业态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持续以“旅游+”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旅游与非遗文化、农业、文物、研学等产业的深度联动。例如,“非遗手作体验”、“农耕文化研学”等沉浸式体验项目、“非遗+景区”、举办“赏花卉、选多肉、观锦鲤”等农业研学活动。“花海彩田油菜花节”、“漕河蟋蟀文化节”等活动多次入选省、市乡村好时节主题活动评选案例,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我们打造的“禹见端信·泗滨古韵”旅游风景道已成功入选省级旅游风景道和交通运输部推荐线路。
2.关于张委员提出的《关于挖掘明晰兖州城市文脉 打造文旅融合新增长点的建议》(第78号)提案,答复如下:梳理、深挖城市文脉,注重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东西两大文旅增长点。围绕李杜双曜相会,策划拍摄《李白杜甫在兖州》,开发李白杜甫双曜相会兖绣摆台、李白诗词铜雕画、“天下第一剑”桃木剑等文创产品,制作“非遗视频汇”系列短视频32期,同时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10余期次、体验活动40余场次。制定整理撰写《兖州大禹九州文化概览》书籍等2025年重点任务,系统梳理“端信文化”、大禹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成功举办“2025年夏季促消费暨破圈大会牛楼草坪运沃啤酒节”,打造了东环城路“李杜双曜”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依托郑氏家族“端信立业、亲仁善邻、耕读尚贤、家国天下”十六字家风,设置“端信堂”“和善堂”“耕读堂”和“家国堂”四个文化体验空间,沉浸式讲述郑氏庄园家风故事。开发团建、研学、古风拍摄等项目,推进文物资源向文旅消费场景转化。
3.关于王委员提出的《关于突出青莲公园青莲主题、主线、加大弘扬传承李杜文化的建议(2)》(第79号)提案,答复如下:加强青莲阁文物保护管理,定期开展巡查检查,确保文物安全。并制定了《关于深化少陵公园杜甫文化主题的方案》。利用非遗项目设计出兖绣李杜双星相曜、泥塑诗仙饮酒、根雕诗仙饮酒等文创产品,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传播传承系列活动、非遗进景区促消费活动、文旅非遗市集等活动中集中展出。利用兖州文旅公众号推出“李杜诗词鉴赏”专题板块,加大力度文化的弘扬李杜。
4.关于王委员提出的《关于通过民间文旅交流活动促进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的建议》(第85号)提案,答复如下:提升园区文化内涵。推进馆塔园寺一体化运营,设置文创产品售卖专区;与腾讯元象签订VR合作协议,VR体验区已完成打造并投入使用。优化周边旅游环境。改造游客服务中心,建立响应机制,优化餐饮住宿服务,完善导览设施,加强环境整治,制定差异化门票价格政策。在兴隆文化园举办非遗绳结公开课、兖州区港澳台侨及民族宗教界“庆七一颂党恩”文艺联欢会等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组织济宁学院文化旅游研究院、上海承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到兴隆文化园、博物馆、郑氏庄园等实地调研,论证策划研学课程。开发“古兖州探秘”“湿地小卫士”等多条特色研学线路,精准推介兖州文旅资源,多措并举吸引游客入兖观光。
5.关于颜委员提出的《关于推动传统技艺、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建议》(第86号)提案,答复如下:积极组织举办各类传统技艺、传统艺术展示展览活动。多渠道组织安排重点非遗项目参加兖州第31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济宁市2025非遗月系列活动、2025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济宁启动仪式现场展演活动等10余场次。多层次开展非遗展示体验。组织安排重点非遗项目进牛楼小镇、博物馆、兴隆文化园等景区景点开展非遗体验、宣传宣讲活动60余次。组织鲁郡面塑在“齐鲁一号”列车开展展示体验,组织兖绣、岽梁面粉制作技艺等7个项目参加2025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展览。组织举办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现场宣传体验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好评。开展“山东省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兖州非遗展示体验宣传系列活动、“黄河大集”兖州非遗项目展示体验、2025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等活动20余场次。
针对以上我局始终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办理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全面提升工作质效。
三、下步措施
一是在有序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文物的合理利用。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具体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来,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保护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对上争取文物保护项目资金,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和优化保护与利用机制,使二者紧密结合,更好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二是继续深挖历史文化、非遗传承、田园康养等特色资源,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续办好“乡村好时节”系列活动,并鼓励各镇街、村居挖掘自身特色,策划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营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的氛围。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完善交通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
三是持续深化文脉挖掘工作,加强文旅品牌塑造,推出更多具有兖州辨识度的文化IP;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兖州的历史文化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四是计划开展“李杜”传统文化讲座进校园活动。用好历史文化研究会,广泛吸纳人才,充实研究会力量,促进对李杜文化的深入研究,适时在青莲阁开展“李杜”主题文化类活动。鼓励兖绣、艺术石刻、林氏黄陶、面塑设计创作李杜相关文创产品。加大对青莲阁的保护与利用,增加李白诗词元素,纳入我区旅游线路,并按照需求,依申请开放。积极配合水务局做好李杜文化元素融入青莲公园工作。
五是是持续加大对兴隆文化园的指导和支持,完善园区功能与业态,推进博物馆分馆筹备,将兴隆塔纳入游览线并设主题打卡点;丰富演艺与文化活动,增设非遗体验区,拓展夜游场景,开发文创,定期换展。深化文化融合,挖掘儒家及兖州传统文化联系,转化研究成果融入展示,打造文化叙事体系。争取纳入全市文旅规划,深化与山东文旅集团合作,引入社会资本,联合周边景区推联票。
六是我局以抖音直播为契机,积极探索、发展电商业务,通过开展直播带货、线上展示展览等活动,提升我区特色产品的知名度与销量。
2025年,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建议提案办理为契机,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群众生活“美起来”。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办理成果转化,为建设“端信兖州·文旅新城”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