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兴隆庄街道花卉大世界迎来销售旺季,姹紫嫣红的年宵花卉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选购。市场内人头攒动,蝴蝶兰、大花蕙兰、红掌、多肉等色彩鲜艳的盆栽成为“抢手货”,很多商户单日销售额突破万元,为当地花卉产业注入强劲活力。
在花卉大市场中间摊位,70多岁的花卉个体户杨仲林正忙着为顾客打包蝴蝶兰。“春节前后一个月是黄金期,大家图个喜庆,蝴蝶兰、富贵竹这些寓意好的花卖得最快,最近每天销售额超过1万元,是平时的3倍多。”杨仲林边说边整理花架,身后的板车已堆满待配送的花卉盆栽。从事花卉生意近30年的杨仲林感慨,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商助力,花卉市场愈发红火,“以前靠街坊邻居买几盆,现在年轻人喜欢网上预订,常常一次就订几十盆送客户”。
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不仅带火了市场,更激活了周边村镇经济。目前,兖州区已形成育苗、种植、销售、物流全产业链条,吸引周边5个乡镇的农户融入花卉产业。“市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同时带动上游种植基地、包装材料供应商等环节,创造逾千个工作岗位。”吴文广说。不少村民在基地学技术,自己承包大棚,年收入能到10万元。
目前,兖州已建成多个花卉种植园区(如兴隆庄街道、新兖镇等),重点发展蝴蝶兰、多肉植物、绿植盆栽等附加值较高的品种,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推广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温控技术等,提高花卉品质和反季节供应能力,并依托济宁花卉大市场、周边城市花卉批发市场进行分销,还通过电商平台(如淘宝、拼多多)和直播带货拓展全国市场。如今,全区花卉种植面积约上万亩,产业年产值超亿元,带动就业近万人。
随着“花卉经济”持续升温,兖州区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开发花卉主题乡村旅游线路,推动产业从“季节性火爆”向“全年常热”转型。在这个寒冬,姹紫嫣红的花卉大棚里,正绽放着乡村振兴的春天图景。
(王洪玮 王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