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370812004322488XZZFJ/2025-042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兖州区行政执法局 | 组配分类 | 2025年三季度 |
| 成文日期 | 2025-10-14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序号 | 重要工作 事项名称 | 工作任务 | 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 | 后续措施 | 主办单位 |
1 | 提升安顺路等5条城市道路,整治酒仙桥南路、梁州路积水点,治理背街小巷7条,升级老旧路灯1.8万盏。 | 1、提升安顺路等5条城市道路,整治酒仙桥南路、梁州路积水点,治理背街小巷7条。 2、完成1.8万盏老旧路灯升级工作。 | 1、安顺路等3条道路已通车,剩余2条正在施工,正常推进;酒仙桥南路积水点已完工,梁州路积水点已完成合同签订,下步准备进场施工;背街小巷治理已完成4条,剩余3条正在施工,正常推进。 2、4月完成老旧路灯升级工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浪潮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同打造城市照明系统,对兖州城区内150余条道路的老旧的钠灯以及LED灯,全面更换为优质LED光源,并安装集控器200台,并搭建兖州区数字照明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节能降耗、按需照明、单灯可控,城市亮化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城区路灯平均照度提升65%以上。 | 1、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快项目建设。 2、定期维护检修;智能监控管理。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2 | 实施增树添花工程,新建口袋公园4处,提升府河及连接水系岸线环境。 | 1、新建4处口袋绿地:文化路与豫州支路东南角口袋绿地;文化路与豫州支路东北角口袋绿地;文化路与冀州路西南角口袋绿地;文化路与冀州路西北角口袋绿地。实施增树添花工程:对城区道路行道树及公园绿地苗木更换和补植,共栽植白蜡、法桐等苗木277棵,补植绿篱地被、花卉3.12万平方米,其中草花2.98万平方米。 2、提升府河及连接水系岸线环境。 | 1、4处口袋绿地及增树添花工程均已完工。 2、已完成府河河道部分边坡整治、堤岸维修、河道清淤等工作,提升岸线环境。 | 1、正常养护。 2、做好河道设施日常管理维护。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3 |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加强建筑垃圾闭环管理,提升垃圾收运处置能力。 | 1、加强建筑垃圾闭环管理。 2、大力宣贯《济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普及垃圾分类法律知识,开展垃圾分类“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养成分类习惯。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处置垃圾行为。保障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置。 | 1、继续加强对城区装修垃圾,及新建项目的建筑垃圾联单制备案核准,目前已有16家运输单位完成运输核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105辆,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实现对车辆的全程监管,完成大南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每日安排人员巡查渣土车辆运输、新建项目等,对不按要求的运输行为及时督促整改,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处置垃圾行为,截止目前已立案13起,罚款1.84万元。 2、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常态化做好垃圾分类相关检查工作,并组织各单位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群众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度。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新建项目建筑垃圾的运输处理及备案工作、城区建筑垃圾收运处置等事项的巡查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处置垃圾行为。规范生活垃圾中转站管理,加强运输车辆跑冒滴漏等运行状况的检查,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置。 | 1、严格要求渣土车密闭运输,每日安排人员巡查渣土车辆运输、新建项目,联合交通交警等部门每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违规运输行为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律进行处置。 2、联合各部门、各行业针对城区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开展检查,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做好相关问题整改工作。组织业务骨干及志愿者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并加强垃圾分类业务骨干和志愿者的培训学习,引领并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定期联合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发现违法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严抓建筑垃圾级备案审查。定期调度我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4 | 强化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护,实施市政公用设施“微治理”行动,抓好城市防汛和清雪除冰工作。 | 1、强化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护。 2、强化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护,深化“高峰勤务”“护学岗”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实施市政公用设施“微治理”行动,抓好城市防汛和清雪除冰工作。 3、落实责任,科学调度。 严格值班值守,加强监测。加强宣传,强化培训。 | 1、对公园广场出入口加装防冲撞栅栏,重要区域全天候监控巡查,严格落实人车分流,每天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一切正常无安全隐患。 2、三季度,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护,重点在节前及假期期间,开展了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市政道砖、栏杆扶手、窨井盖、水域警示标志、救生设备等,累计修复道砖道板约270平方米,维修扶手栏杆座椅19处,更换维修井盖、雨水篦子45套,更新警示标语26处,安放救生圈等设备7个。三季度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在8月开学前及“五一”、国庆等假期前后,加强了校园周边人行道砖、窨井盖、路面等设施的巡查与维护,累计修复车行道约290平方米、人行道约480平方米,更换维修井盖、雨水篦子36余套,有效保障了师生出行安全。三季度市政公用设施“微治理”,累计修复人行道板7073平方米,完成铣刨罩面施工10510余平方米,修整沿石、界石1825米,修整树穴石178套,更换损坏的井盖、井篦113套,治理与路面不顺接的井盖359处,修补路面坑窝254处。三季度城市防汛工作完成44公里雨水管道的排查与清淤,清理集水井2200余座次,有效提升了管网排水能力;完成鲁王路南100米荆州路辅路管网破损不通改造施工,以及府河南岸中御桥东、中御桥西梅氏推拿附近、府河南岸西御桥西等3处污水管网渗漏及错接混接问题改造工程;维修处理城区11座立交桥泵站的各类隐患14个。 3、确保安全度汛,经研究决定,市政服务中心原定汛期值班安排(含防汛值班及其他相关工作)统一顺延至10月31日。区成防办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工作要求持续抓好防汛工作。一是强化隐患排查。不间断排查整治城区河道、市政道路、桥梁、雨水井、集水井、市政排水管网、沿街门店招牌等安全隐患,及时清扫道路淤泥、清理枯枝落叶;加大对重点防汛点位、设施的检查、检修、维护力度,二是提升短板弱项。结合市城防指新要求,督促检查城防指各成员单位防汛物资储备情况,不断补充防汛物资储备;三是快速有效应对。时刻关注预报预警,出现雨情汛情,第一时间组织区城防指成员单位会商研判,加强城区河道、地下空间、建筑工地等监测;四是严肃工作纪律。整个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及领导干部带班制度,时刻做好防汛抢险准备。 | 1、继续做好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对秋季防火、用电等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加强广场公园巡查频次,在重点时段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发现和劝阻存在安全隐患行为。 2、持续加强公园广场安全管护。一是完善常态化巡查机制,针对秋冬季特点,加强枯枝清理、防滑、照明及消防设施检查。二是持续开展铺装、护栏、座椅、井盖、水体防护等设施的精细化维护与及时修复。三是优化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物资储备与演练,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深化校园周边安全整治。建立与教育部门、学校的常态化沟通渠道,及时获取设施损坏信息,对人行道、路面、井盖等设施进行定期与按需相结合的巡查维护,确保通行安全。 扎实推进市政设施“微治理”。一是保持对人行道、路面、路缘石、树穴石、井盖等问题的常态化排查与快速修复。二是优化问题发现与处置流程,提升维修效率与质量。三是开展“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持续改善市政设施面貌。做好防汛收尾与秋冬“扫雪除冰”应对准备。一是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顺延至10月底),完成既定雨水管道清淤、管网改造、泵站维修等各项防汛工程任务。二是全面复盘总结防汛工作:对本年度防汛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经验,查找不足,为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和提升应急能力奠定基础。三是提前部署清雪除冰工作。针对秋冬季雨雪冰冻天气,提前检修维护清雪除冰机械设备,储备足量铲雪及人员防护物资,制定完善清雪除冰工作方案与应急预案,确保雪情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保障城市交通顺畅和市民出行安全。四是加强设施隐患排查。秋冬季来临前,对城市排水管网、泵站、易积水点等进行再排查,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态,为应对可能的极端天气做好准备。 3、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清雪雪除冰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部门的职责分工。设立24小时值班室和联络人,确保信息畅通。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预警响应机制: 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雪情预警(如蓝、黄、橙、红),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划分责任区域: 采用“网格化”管理,将主要道路、桥梁、匝道、人行道、公交站点、医院、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责任到单位、到个人。确定作业流程: 明确“先主干、后支路”、“先打开一条路,再向两边扩展”、“先重点区域,后普通区域”的作业原则。制定交通疏导方案: 与交管部门协同,规划除雪作业期间的交通管制和疏导方案。人员与物资准备组建应急队伍: 执法局组件1200人专业队伍: 环卫、市政、园林等专业作业人员,负责主次干道和大型设施的除雪。应急突击队: 由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民兵等组成的后备力量,应对紧急情况。社会动员力量: 发动沿街商户落实“门前五包”责任,组织志愿者、社区居民清理背街小巷和小区内部道路。储备与检修物资设备:机械设备:检修: 提前对撒布机、滚刷式扫雪车、推雪板、铲雪车、融雪剂喷洒车等大型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养,确保随时能启动使用。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5 | 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加强息马地、五里庄等农贸市场以及西御桥北路、东关大街等拥堵路段交通疏导,规范设置10处“潮汐摊区”,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灵活就业,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 按照疏堵结合的工作原则,以日常巡查、错时执法、专项行动相结合,加强大型农贸市场及全区重要路段、点位的巡查管理,集中力量整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象。规范城区15处“潮汐摊区”设置,完善细化管理制度,积极吸纳市民群众和商户摊主意见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流动摊贩入市经营。 | 根据《流动摊点临时管理办法》,通过对重点路段、点位管理进行管控,加大对流动摊点的管理,同时,根据上级工作安排,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对15处潮汐滩区允许临时占道经营,加强监管,并发放悬挂“潮汐摊点温馨提示牌”。截止目前截至目前,共清理流动摊点29092余处、店外经营96333余处,劝导规范乱停放非机动车约130418余辆。 | 持续推进 |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