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370812556746529H/2025-042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兖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 组配分类 | 2025年三季度 |
| 成文日期 | 2025-10-14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序号 | 重要工作事项名称 | 工作任务 | 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 | 后续措施 | 主办单位 |
1 | 激活文旅消费,提升兴隆文化园运营水平,推进泗河文化景观休闲带、牛楼小镇二期项目,焕新升级花海彩田、博物馆等景区景点,打造“花卉产业游”“文化主题游”等特色旅游线路。 | 第三季度,联合新兖镇等相关单位跟进牛楼小镇二期项目工作;借助景区景点开展暑期促消费活动,推动文旅消费市场发展;指导A级景区、兴隆文化园做好国庆假期活动的策划,丰富业态吸引客流增加收入;联合酒仙桥街道,积极推进兖州区泗河沿线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工作,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依托兖州丰厚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按照文旅+“百业”原则,推进研学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工业、科技、非遗等多方面产业融合创新,策划推出多元化研学活动,打造精品研学旅游基地。 | 1.开展金口坝片区提升项目谋划,目前已完成金口坝文旅综合体基础设施提升项目立项手续,积极争取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支持。 2.在市民广场举办“兖韵华章·喜迎国庆”兖州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文艺汇演暨金秋运河大集促消费活动,在牛楼小镇举办兖州区2025年夏季促消费暨破圈大会草坪运沃啤酒节和秋日音乐会,促消费活动现场设置文创展区、老字号展区、新能源展区等多种特色专区,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参与,共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激发消费共计20余万元。 3.与豆神动漫合作,在兴隆文化园设置豆神文创产品专柜,丰富兴隆文化园文创产品。指导兴隆文化园引进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如“永远的盛唐”“登月奇旅”,增强游客沉浸感与互动性,开发高附加值体验项目。 4.兖州博物馆完成“天下第一剑”展厅改造升级,史前文化展厅、鲁王记忆展厅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中。举办“军旗映初心·翰墨鱼水情”兖州区庆八一“学锋口腔杯”第五届盛世儒风书画展。举办“掐丝绘珐琅·金玉蕴华章”兖博非遗体验、“青花秘境·瓷韵流芳”手绘青瓷体验、“汉服制扇·宋锦雅艺”、“石上史诗·拓片留真”瓦当拓印等主题社教活动。 5.召开全区研学旅游工作推进会议,指导研学基地积极开发、打造优质研学产品,创新开展研学活动。9月17日与济宁远景研学旅行研究院签订研学课程事项合作协议书,推进开发“文化线”特色旅游线路。 | 1.利用元旦、春节等重点节假日开展丰富的促消费活动,持续提振文旅经济。 2.推进牛楼小镇与思谷文旅合作。引入更多新兴业态,满足年轻群体消费需求。常态化开展文旅活动。 3.指导景区做好节假日活动。 4.推进景区焕新工程。推进博物馆史前厅改陈布展和鲁王记忆厅提升性改造。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2 | 加强牛楼小镇、花海彩田等景区景点的宣传推广力度,主动融入济宁市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兖州区精品文旅资源纳入济宁二日游、三日游。 | 第三季度,组织牛楼小镇、花海彩田等独具特色、人气十足的文旅资源,申报济宁市网红打卡地。积极参加省市级推介活动,宣传推广牛楼小镇、花海彩田等兖州文旅资源、文创产品。 | 指导牛楼小镇举办多场草坪音乐节,激活暑期文旅经济。围绕牛楼小镇、花海彩田,在“兖州文旅”公众号、视频号进行宣推13次,在“济宁文旅”公众号平台宣推3次。聚焦国庆中秋假期,组织牛楼小镇积极策划晒秋节活动。 | 指导牛楼小镇开展晒秋节活动,邀请上级媒体进行采风宣传,并争取在“济宁文旅”市级平台进行重点宣推。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3 | 深入挖掘“李杜”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 第三季度,提供李杜文化相关资料。配合行政执法局做好李杜文化与园林建设融合建设工作;编制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适时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完成供销社阁楼古民居验收。 | 1.利用兖州图书馆公众号推出中华诗词库谪仙人—李白,加大对李杜文化的宣传力度。 2.少陵台、颜氏宗祠、郭村民居、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修缮项目;郑氏庄园消防、安防项目计划书已获得批复。铁板桥、颜氏宗祠、谢家楼修缮保护项目积极申请2026年度国家文物保护资金。供销社阁楼古民居已完成四方验收。 | 1.提供李杜文化相关资料,配合行政执法局做好李杜文化与园林建设融合建设工作。 2.持续推进汤郡马府宅邸修缮保护工程,编制少陵台、颜氏宗祠、郭村民居、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修缮保护项目;郑氏庄园消防、安防项目方案。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4 |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勘察,修缮天主教堂大修道院等历史建筑。 | 第三季度,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为主题,开展文艺演出、红色电影放映等主题文化活动;适时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资金申请工作;准备文物修缮项目验收;推进天主教堂印刷所修缮保护项目;筹备天主教堂大修道院二期、育德学校修缮保护项目招标;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 | 1.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以“兖韵华章·喜迎国庆”为主题,成功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文艺汇演暨金秋运河大集促消费活动。公共文博场馆,推出“非遗里的中国·丹心中的情怀”剪纸艺术展、兖州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展、“红色光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电影展映、“花好月圆庆中秋”传统文化亲子阅读等活动。 2.完成兖州天主教堂马房、磨坊修缮保护方案以及消防方案的编制工作,获得省文旅厅批复,积极申报2026年度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稳步实施兖州天主教堂大修道院一期、印刷所一期修缮项目,为后续科学有序开展保护工程筑牢基础。大修道院二期修缮保护项目、育德学校修缮保护项目将于四季度开工。对第四次文物普查的数据进行复核补录,争取尽快通过省、市审核。 | 1.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筹备好第四季度重阳节系列文艺演出活动。 2.推进兖州天主教堂大修道院、印刷所、育德学校等修缮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四普”工作,尽快完成数据的补充完善,确保审核通过。 | 区文化和旅游局 |
5 |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图书馆、文化站、城乡书房等文化阵地,支持文化馆争创国家一级馆。 | 第三季度,遴选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展示、展演等非遗交流展示宣传活动,提升非遗文化的影响力;与市局、市文化馆加强沟通,及时请市文化馆专家对报送材料进行指导、修正。 | 1.深入挖掘区级非遗资源,鼓励引导有条件的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上级扶持资金。积极开展非遗保护宣传展示活动10余期次,体验活动20余场次,组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宣讲10余期次;组织兖州岽梁石磨面粉制作技艺、兖州艺术石刻、兖绣、糖画、鲁郡面塑、传统绳结等非遗传承人开展文创产品创作;组织推荐兖绣等项目参与济宁市举办的“非遗好物·国潮换新”四季非遗购物月第三季度非遗消夏购物月活动、组织在老体育馆、端信里、市民广场等非遗展示体验主题活动等10余次,组织拍摄兖州非遗视频会10余期,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及非遗文创产品等被大众网、济宁日报等新闻媒体及公众号等宣传报道,宣传本地特色文化成效明显。 2.2025年第三季度,继续根据往年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及通知,整理收集档案材料,正在制定文化馆评估定级方案。 | 1.持续推行“非遗+节会”模式,结合重点节日、传统节日策划非遗活动及非遗宣传,利用非遗传习所、非遗手作工坊等互动内容,增强消费吸引力。 2.根据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做好复评材料准备工作。 | 区文化和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