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370812004322533R/2025-0414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兖州区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2025年三季度 |
| 成文日期 | 2025-10-11 | 废止日期 | |
| 有效性 |
序号 | 重要工作事项名称 | 工作任务 | 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效 | 后续措施 | 主办单位 |
1 |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抓好国家小麦、玉米单产提升等项目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 1 万亩,创建“百亩攻关田”16 个、“千亩示范方”13 个、“万亩示范片”11 个,辐射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放大国家制种大县效应,建成山东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种子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支持红地、齐鲁等制种企业加快发展,研发推广“鲁原 502”等小麦新品种,打造全国一流小麦制种基地。 |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9.6万亩、总产32.7万吨。推进国家小麦、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建设,实施1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创建16个“百亩攻关田”、13个“千亩示范方”和11个“万亩示范片”,辐射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增产增效。2025年第三季度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全面启动新打机井、配套水泵、埋设电缆、铺设水管等项目建设。 继续实施2024-2025年度国家制种大县项目建设,完成仓储和烘干中心建设,完成红地种业中试成果转化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完成齐鲁种业120吨地磅及附属设施和众人信公司1000吨钢板仓设备安装。稳定全区小麦制种基地面积,抓好小麦田间质量监督指导,开展省级小麦新品种统一展示和品种评价。 | 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一喷三防”、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惠民政策,积极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创建了小麦“百亩攻关田”8个、“千亩示范方”8个、“万亩示范片”5个,共计5.31万亩,集成推广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措施,促进单产水平有效提升。全力抓好肥水运筹管理、重大病虫害防治、“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组织实施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创建了玉米“百亩攻关田”8个、“千亩示范方”5个、“万亩示范片”6个,共计10万亩,在全区9个镇街239个村(社区)545种植主体1264个地块建设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系统,辐射带动全区粮食单产提升。 截止9月底,新打机井、配套水泵、埋设电缆、铺设水管等项目全面启动建设,4座提水排涝泵站完成建设并启动运行。完成投资930万元,完成工程量40%。 2025年度国家制种大县项目发布政府采购需求意向,实施方案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审议,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招标。鲁研公司3000吨钢板仓安装完成并通过验收;鲁研公司2套种子烘干设备安装完成。开展制种大县项目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年度核查工作;联合农技中心培训部举办全区种子从业人员技术培训。7月份完成93个小麦新品种的室内考种和数据汇总并按时报送省站;向市站报送2025年小麦品种试验检查评价表。9月4日,市局种业部来我区开展秋季小麦种子抽检。依托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绘制完成兖州区2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区示意图。 | 完成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项目验收工作,做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实施收尾、验收和考评工作。 继续采取周例会,月通报制度,全力全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工程质量。持续协调推进工程资金拨付进度。 实施鲁研公司研发楼加固和日光温室建设工作;开展2025年制种大县项目政府采购招标;开展省级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试验地小麦播种工作。 | 区农业农村局 |
2 | 打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三年行动收官战,建成 5 个市级、3 个区级乡村振兴片区,全面完成 28 个片区建设任务。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善农村供排水、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抓好农村公路新建改造。常态长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围挡拆除”行动,保持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再打造12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 | 打好乡村振兴“百区千村”建设三年行动收官战,建成 5 个市级、3 个区级乡村振兴片区,全面完成 28 个片区建设任务。 新建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个。 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提升、围挡拆除及闲置资源综合利用 | 召开全区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推进会议,对片区项目建设情况、堵点卡点定期调度,2025年新建5个市级片区、3个区级片区共计实施42个项目,现已全部完工。 新建省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个。 常态长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9月底,全区9个涉农镇街累计发动群众投工投劳37.4万人次,投入各类机械6547台次,排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各类问题16942处,清理秸秆826.5吨,生活垃圾655吨,畜禽粪污89.2吨。开展“遮羞围挡”拆除行动,共拆除围挡面积约26062㎡,综合利用闲置资源面积约20064㎡。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领域移交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整改市级移交问题143条,自行排查行政村47个,自然村60余个,排查问题437处,已全部整改完成。 | 继续对已建成的片区组织开展“回头看”,全面排查整改存在的问题,促进已建成的片区巩固提升;严格落实“指挥部协调、专班推进、镇街落实”的“1+6+10”工作体系,按时完成新建片区重点项目。 下一步,加强对相关镇街工作指导,并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举一反三,督导帮扶全区9个涉农镇街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和摸排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 区农业农村局 |
3 | 充分发挥益海嘉里、今麦郎、樱源等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安置就业优势,优化企业、农户利益分享机制,持续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力发展土地托管、农资采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降低农民种地成本,力争服务面积突破 10 万亩,服务农户超过 2 万户。实施基层农技推广、“头雁”培育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其在延伸产业链、带动就业方面的核心驱动作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与农民收入增长。 全力协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订单、股份、就业、服务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通过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瞄准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纳入“头雁”项目培育范围,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提升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整体素质、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区域专家、包村技术员、示范户、示范基地组建覆盖区镇村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等,组织农技专家、技术员深入镇村开展技术推广与培训,不断提升示范户、示范基地对新品种新技术的使用示范带动能力。 | 带领我区樱源有限公司、香达人食品等5家企业负责人先后到泗水县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曲阜市鑫军牧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企业在食品加工领域的运营实践、生产流程及技术创新情况,以拓展产业发展新路径,强化产业链延伸能力。积极策划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先后组织企业和中国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食品专家面对面座谈交流6次,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人才问题开展精准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赴樱源、白象食品、香达人、九隆四家企业开展实地督导,详细了解已建成项目的实际运行状况,摸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鼓励企业持续发挥项目增收增效作用,推动粮油、肉鸭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 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资产精准清查,集中开展应收未收租金清欠专项行动,积极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全区共清查合同6225份,已清收拖欠租金482.59万元,盘活22处、资源739.7亩,处置长期闲置报废资产39处,规范合同34份,续签补签合同40份,新签合同66份,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27.23万元。1—9月份,村集体经济收入过1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75%。加强指导培育,7家服务主体被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社认定为第三批“济时雨”农服品牌。对申报2025年度能力提升项目的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逐一进行了现场审核。目前农业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5万亩以上,辐射农户5万余户。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通知,我区遴选的2025年度11名“头雁”学员将于10月起按照学员不同的产业培训需求,分别到山东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参加培训。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项目:遴选了全区8个主导品种和10项主推技术,在三夏三秋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包村技术员深入所包镇村针对小麦玉米生长期的技术要点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以镇街为单位组织开展镇级技术培训轮训班,对各镇技术员和示范主体进行集中培训,会后组织部分技术员和示范户到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现场观摩。 | 全力协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订单、股份、就业、服务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通过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 持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大力盘活资产资源。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培育指导,强化带动引领,推进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 按项目方案继续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 区农业农村局 |
4 | 常态化开展“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深化“济时救 兖周救”品牌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 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村级入户排查+农户自主申报”多渠道收集预警信息4000余条,新增监测对象1户2人,标注风险消除9户30人,建立“监测-研判-处置”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帮扶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做好帮扶干部入户工作,指导督促帮扶干部,每季度至少入户1次,开展政策宣传、访贫问需等活动,帮助帮扶户了解政策、享受政策。对2016年以来实施的39个衔接资金项目资产进行全面清点,逐一核查整改,确保扶贫(衔接资金)项目严格管理、有序经营、项目资产持续保值增效,督促按期分红,保障帮扶户增收。2025年共争取中央省市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500万元,建成市级衔接推进区1个,产业项目7个、基础设施项目 12个,目前已完工项目7个,衔接推进区和其他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 织密防返贫监测网。深化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每月动态更新监测台账,确保困难群众“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推动政策精准落地。组织好督导调研活动,借助部门力量进一步推动帮扶政策落实无遗漏。做好帮扶干部入户工作,开展好政策宣传、访贫问需等活动。提速项目建设。督促未完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在时间节点前全部完工。对39个已建成正常运转产业项目,监管好,督促按期分红。 | 区农业农村局 |